揭秘:彭祖为何归宗彭祖山?

发布时间:2021-12-03 编辑:本站 浏览量:3789

揭秘:彭祖为何归宗彭祖山?

彭祖八百寿,华夏五千年

彭祖是中国道教文化中的长寿代表,以膳食术、房中术、导引术形成独特的养生体系,影响深远,成为中国长寿文化的代表。彭祖文化的遗迹,重要的有四川彭祖山、徐州彭祖故国、武夷山彭祖居、鄱阳湖彭蠡泽渊源等。彭祖文化沿着长江南北画出一道巨大的曲线,留下众多的名胜古迹,古代历史典籍中,对彭祖的渊源也有着丰富多彩的记载,

在彭祖文化的源流演变中,四川彭祖山是集大成之山,是彭祖的起源地和归宗之山。

 

彭祖山景区西广场实景

 

谭其骧《中国历史地图集》商代彭祖位于徐州

谭其骧《中国历史地图集》秦代彭蠡泽位置

 

彭祖是黄帝的后代,起源地在四川。
司马迁《史记·黄帝本纪》记载:黄帝娶了四川盐亭的嫘祖,儿子昌意降生在若水,若水在四川雅砻江流域,昌意的儿子成为“三皇五帝”之一的颛顼帝。又据《史记·楚世家》:颛顼生儿子称,称生老童,老童生吴回,吴回生陆终,陆终生彭祖。彭祖就是颛顼的后裔,在炎黄子孙的谱系中,从雅砻江到彭祖山,开启了彭祖文化之源。

 

 

彭祖为何最后要归宗在彭祖山?

有着深厚的历史地理背景,彭祖山位于岷江中部,连接着中国两大神话源头,一是昆仑,二是蓬莱。据中国第一部地方志《华阳国志》记载:当年李冰治水时,防洪的堤坝屡建屡毁,最后,李冰只得率领众人来到岷江源头祭拜,当他到达岷江源头时,看到“两山如阙,彷佛若见神”,岷山双阙就是一道天门,连着通天的昆仑仙境,岷江之水天上来,充满神性。当岷江流入长江之时,在万里长江第一县南溪县形成瀛洲岛和古城门的“望瀛门”。

 

岷江昆仑瀛海间,天地轮回彭祖山,在青城山和峨眉山之间,形成坐禅飞仙之地。

 

彭祖山实景

 彭祖山承接着人文始祖的“地德”,拥有着天人合一的山川灵性。彭祖作为黄帝的后裔,彭山铭刻着黄帝的印记,明代曹学佺在《蜀中广记》中描述,黄帝曾在此种植了一片竹林。李膺《益州记》记载:“周德既衰,九鼎沦散,一没于此”。相传大禹完成治水大业,奠定九州,铸造九鼎成为国家的象征。但是,在周王朝衰落之际,九鼎散落各处,其中一个鼎在彭山,鼎定山河。晋代《神异记》云:彭山一头连着黄龙溪的真龙,一头连着南面犍为的猛虎,随时出入,但从不伤人,形成青龙白虎的吉祥护佑。蜀汉时期,牂牁太守朱褒在彭山获得过瑞兽麒麟,后人设有麒麟桥。

 

参天之木,必有其根,怀山之水,必有其源。自然之形与历史之源构成了彭祖山的两大奇观:一是山水太极,山为阳,水为阴,彭祖山与岷江山环水抱,太极阴阳天成。二是山体太极,沿彭祖山登高俯瞰,山体呈S”形,南为阳,北为阴。彭祖在这里找到了归宗的根源,山中的彭祖墓正好位于太极的阳鱼鱼眼之上,千年的羽化成仙构成生命的长生之歌。

 


走进墓前的彭祖广场,四对汉阙象征着生命的重生,阙的汉字图腾中,门内含有“逆”和“欠”,逆代表着“倒子”,与初生婴儿出生状态一致,“欠”则代表祝贺的赞美之声。

 

阙的生命文化意象,左为“倒子”,又为“欢呼”

 

彭祖墓被誉为“彭祖仙室”,仙室前的先天八卦图,乾与坤代表天和地,坎与离代表水和火,艮与兑代表山和泽,巽与震代表风和雷,自然往复,生生不息。

彭祖广场实景

 

彭祖广场实景

在道家的传统中,仙室是彭祖的“炼形之宫”,山下的江口崖墓犹如蜀人的载魂之舟,大量的画像描绘出昆仑仙境的西王母,日神羽人、月神羽人自由飞翔,仙人六博图则反映出两组人物分坐在棋盘两侧,执棋博戏,一派仙凡憧憬图景,山河常在,生命不朽。

 

 

四川彭州出土东汉日神羽人画像砖拓本(据深圳博物馆编《巴蜀汉风——川渝地区汉代文物精品》)

 

四川彭州出土东汉月神羽人画像砖拓本(据深圳博物馆编《巴蜀汉风——川渝地区汉代文物精品》)

 

汉代仙人六博画像石拓片资料图片

 

孟子说:“充实之谓美,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,大而化之之谓圣,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。”彭祖文化不仅赋予了彭祖山的神圣地位,而且,在中国名山体系中独树一帜,名列“蜀中三山”之一。
“山川之灵,足以纪纲天下”,中国古代名山,除了“高山仰止,景行行之”的文化景仰,一座座名山还担负起国家祭祀的重要的功能。
秦始皇统一中国后,除了大家熟知的“书同文”“车同轨”“行同伦”三大政治举措,还做了一件“国家旅游战略”,就是“重序天下名山”。一是因为春秋战国时期,各国有各国分散的名山系统,必须纳入“大一统”的国脉之中;二是秦国地处西部,以前的名山大都集中在东部,为了平衡空间格局,体现大秦帝国居中的权威。秦始皇重新制定了12座名山,华山以西有七座,分别是华山、薄山、岳山,岐山、吴岳,鸿冢,渎山。东部有5座,分别是太室、恆山、泰山、会稽、湘山。其中,最西部的国家名山是“渎山”,也就是今天的岷山。

岷山发源了岷江,中国第一部地理著作《禹贡》,将岷江定为长江的源头,由于《禹贡》属于四书五经中《尚书》的一篇,被奉为儒家文化经典,所以,岷江是长江的文化源头,影响了中国文化数千年。在秦始皇的国家山水祭祀体系中,四川有两处,一是岷山源头的“渎山祠”,二是岷江的“江水祠”,相当于祭祀山水国脉的西部中心,都集中在岷江上游。当岷江在都江堰分成外江和内江,流经天府沃野,最后在彭山的“江渎村”汇合时,彭山便具有了不同寻常的国家文化意义,内江外江犹如天府的“聚宝盆”,也似阴阳交泰的聚气地,环抱簇拥起这座天然太极形态的彭祖山,与北部的青城山和南部的峨眉山,共同构成蜀中三山的经典格局:青城天下幽,峨眉天下秀,彭祖天下寿。

 

底图出自清·《行水金鉴》


在线购票

景区导航

在线投诉

VR全景